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零八章(2 / 2)

事实证明,“以理服人”同“以力服人”撞到一起,还是后者更具有说服力。

奉天殿西暖阁内,换下一身衮冕的永乐帝大马金刀的坐着,脸黑如锅底,不停的运气。

当然,气不是冲着沈瑄和孟清和运的。

老朱家的人都护短,朱棣认准了沈瑄是好儿子,顺带对忠心耿耿的兴宁伯也是爱屋及乌,不好的定然是那些找沈瑄麻烦,肆意泼脏水的!

孟清和以为殿外闹出那么大的动静,自己不被打板子也会被斥责几句。不料朱棣问都没问,开口就是一句,“瑄儿,委屈你了!”

这又是什么状况?

“陛下,臣不委屈。”沈瑄坦然道,“臣本就不能同女子成婚,陛下无需为臣担忧。”

这又是打的什么哑谜?

孟清和脑子飞转,片刻恍然。

明白了。

甭管前礼部给事中赵纬是出于何种目的喊出“定远侯好龙阳”,到底是将台面下的流言摆到了台面上。

沈瑄好龙阳的名声定然会越传越广。

一旦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恐怕会闹出不小的麻烦,但凡同沈瑄走得近的,或多或少都会被传出闲话。沈瑄今后在朝廷中的人缘当真不好说。

孤臣?

可能性相当的大。

皇帝不能直接下令压制流言,也没法封锁消息。如此,倒更加坐实了之前的传言。

安慰过沈瑄,朱棣又将目光转向孟清和。

今天的朝会,孟清和所行让他很满意。但可以预见,那些被摆了一道的文官定然不会轻易放过他。

宗族同乡,旧友故交,座师学生,同榜同年。

一张张编织而成的关系网,一张张如刀锋般的利口,将彻底把孟清和打入尘埃。

沈瑄背后有皇帝,有朱能等靖难功臣,有洪武帝义孙的身份。

孟清和有什么?只有沈瑄。或许还要加上一个道衍。

可以想见,他今后在朝中定然是寸步难行。

朱棣能想到的事,孟清和自然不会忽略。

苦笑一声,他知道,今日之事一出,自己相当于站在了整个文官集团的对立面。以大明文官的行事风格,要么按死他,要么被他按死,轻易不会罢休。

一对多,他的胜算很小,却不是完全没有。

赵纬的倒戈定然让永乐帝对文官集团更为忌惮。带入南京的班底都被挖了墙角,可见读书人之间的关系网有多么紧密。

朱棣需要一个切入点撕开这张关系网,至少不能让这张网越结越大,最后将自己也网入其中。

这就是孟清和的机会。

他自己站出来,告诉朱棣,他会是扯开这张网的一枚钉子,一把利刃!

虽然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但收益也同样巨大。

既然下决心赌这一把,就没有回头的余地。

何况,以皇帝的态度来看,他手中的赢面同样不小。

朱棣不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但无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他算得上是个性情中人,尤其对他认准的心腹,也是相当的护短。

“兴宁伯。”

“臣在。”

“今日你做得很好。”

“陛下夸奖,臣愧不敢当。为陛下做事,是臣的本分!”

朱棣点头,按了按眉心,“若满朝文武皆如兴宁伯一般,朕心可慰。”

孟清和垂首,连道不敢。

若是永乐帝知道他真正想的是什么,还会这么说吗?

瞄一眼沈瑄,咂咂嘴,百分百会令拍案而起,令人拉他下去扒皮充草。

擦把冷汗,孟清和开口道:“陛下,关于今天殿上之事,臣有奏……”

为了不被拉下去,必须好好表现!

孟清和相信,尽最大的努力,美人……不是,胜利终将属于自己!

西暖阁内,君臣三人的奏对持续了近两个时辰。

期间,只有郑和在暖阁内伺候,暖阁门前守着看起来就很爷们的宦官,非紧要事,其余宦官宫人皆不敢靠近。

到了饭点,徐皇后差人来问,暖阁的门才从里面打开。

郑和对来询问的宦官说道:“陛下正与定远侯兴宁伯商议要事,怕是不得空。”

徐皇后得了信,派人送了几碟点心,便不再过问。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西暖阁的门才再次开启。

朱棣留了沈瑄与孟清和在宫用饭,直到宫门关闭前才令两人出宫。

宫里的不少人都亲眼看到皇帝拍着定远侯和兴宁伯的肩膀,连说了几个好字。至于好从何来,众人一时间都想不明白。

朱高炽兄弟得知消息,表面上没有任何动作,暗地里却在派人打听,父皇到底同沈瑄二人谈些什么。

是朝堂上的事,还是其他?

隔日,皇帝连下数道旨意,引得满朝哗然。

“迁世子入文华殿,并置官署。”

“令高僧道衍复俗家名,擢升太子少师。”

“都督何福为征虏将军,镇宁夏,节制陕西行都司。都督同知韩观练兵江西,节制广东、福建。西平侯沐晟镇云南。高阳郡王备边开平,节制北平大宁。”

在满朝大臣尚未从皇帝的一连串命令中窥探出究竟,又是两道旨意下达,让众人满眼冒金星。

“擢孟清和一等伯,世袭,赐铁券。”

“废广泽王允熥、怀恩王允熞为庶人。”

广泽王和怀恩王是谁?朱允炆的亲弟弟!

没有罪名,也没有解释,直接废为庶人?

很多朝臣都开始心惊,莫不是今上要再来一次“清洗”?

就在众人心底打鼓的时候,朱棣却突然停下了动作,连续数日都没有新旨意下达。

是真的停住了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解缙胡广等人凑到一起研究,半晌也研究不出个所以然来。

杨荣杨士奇同样在凝神沉思,天子究竟想做什么?

满朝文武都因皇帝的连串命令一头雾水,苦思之下,终日不安。升了爵位的孟清和却悠哉的去找道衍下棋聊天。

虽被皇帝下令还俗,道衍仍是一身的僧袍。

坐在孟清和对面,捻着佛珠,继续之前未下完的一盘棋。

“徒儿兵行险招,可曾想过后果?”

“想过。”孟清和执起一粒棋子,未多加思索便落在棋盘之上,搅乱了整盘棋局,“朝堂的水太深,按旁人的步调走,我定然没有胜算,早晚会被淹死。”

“所以?”

“所以就不能按照规矩来。”孟清和指着搅乱整个棋局的一点,说道,“如此,我才有一条生路。”

“当真想好了?”

“想好了。”孟清和端正了姿态,道,“若他们不来惹我,大可相安无事,可偏偏来了,还嚣张跋扈到令人生厌,那就不能怪我不守规矩了。”

引经据典嘴上争锋不过是开胃菜,敲闷棍下黑手,让惹到他的晚上都睡不踏实,才算真正达到目的。

“世子同高阳郡王之事,可同你有关?”

“这个真没有。”孟清和连忙摆手,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占点小便宜还成,可令朱高煦戍边,朱高炽入文华殿,和他绝对没有一点关系,是永乐帝的的手笔。

他不过是谏言,利用赵纬这条线顺藤摸瓜,在文官的关系网上打开个缺口。

京中传出兴宁伯同定远侯关系不一般的流言之后,杨铎纪纲就开始行动,最后查到了看守陵园的光泽王和怀恩王身上,孟清和也没想到。

他们被关在陵园里,是如何得到的消息,又是同谁联系?

意识到这其中的水比他想象中的更深,孟清和果断后撤,这种时候最不需要的就是好奇心。杨铎纪纲最后查出了什么,孟清和不知道,也不打算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跟着沈瑄一起“自污”,给了永乐帝拔刺的借口和机会,就足够了。

看在这件事上,以后再有人找他和沈瑄的麻烦,皇帝也会照顾一二。

而且……

孟清和又捻起一粒棋子,有了京中的流言,打算同定远侯府结亲的人家也越来越少。

别有用心的不论,真心想挑女婿的大多打了退堂鼓。

最近这段时间,到徐皇后跟前打听的人已经无限趋近于零。顺带出名一把的孟清和也被无数人家从女婿的名单上划掉。

这样的女婿,真心不能要。

永乐帝得知情况,坐在皇后-宫中,满心的愧疚和感叹,孟清和的免死铁券就是这么来的。

对某人来说,倒也算是意外之喜。

同道衍下完整盘棋,孟清和还是输了。

可他的心情却相当不错。

走出寺庙,一路哼着小曲,见到等在山门外的沈瑄,脸上的笑容变得愈发灿烂。

有了铁券,美人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