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3)(2 / 2)

他帶兵進入龍城殺死呼衍氏族的上代族長,逼死母閼氏。

在單於眼裡,肯定已經跟叛逆和賊子沒有區別。

不過,蘭陀辛不後悔。

匈奴想要救亡圖存,就必須團結。

而母閼氏是破壞團結的罪魁禍首。

她若不死,繼續挑撥下去,攣鞮氏將無法團結對外,其餘三大氏族和諸別部,也會出現精神錯亂。

在漢朝步步緊逼的今天,匈奴再不團結,要不了幾年就要做亡國奴了!

爲了匈奴,也爲蘭氏,他必須那樣做!

因爲心知必死,所以,蘭陀辛無所畏懼,更沒有什麽心理負擔。

他直接看著其他人說道:“正如漢朝的一句古話: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母閼氏亦然,她若不死,諸位貴人、單於都將寢食難安,匈奴更有傾覆之危!所以奴才鬭膽,殺了她!”

說著,蘭陀辛就是一叩首。

然後,他擡起頭,接著道:“但奴才自知,奴才這樣的行爲,將獲罪先祖和神明,所以,奴才不敢求生,之所以堅持至今,還未去死,衹是想要告訴大單於以及諸位貴族……”

他看著軍臣,看著自己那些恨不得他馬上去死的兄弟以及敵人,還有那些爲了他奔走的朋友,道:“如今,我大匈奴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如不再團結起來,冒頓大單於和老上大單於創立的基業,就要燬於一旦了!”

“請大單於與諸位貴人,在奴才死後,上下一心,團結一致,共同面對漢朝的挑戰,讓匈奴的霸業,能夠繼續,讓匈奴能夠繼續存續!”

“臨死之前,奴才,有一語,想要告訴大單於:被老上大單於羈押在濬稽山的故若鞮王,有著絕高的智慧,足以爲大單於出謀劃策,與漢朝作戰,決不能缺了若鞮王的智慧!”

“另外,奴才還帶來了若鞮王爲大匈奴出具的一個戰略:請大單於繼續率部西征,但不要再是劫掠和破壞,而是在所過之処,盡立大小渠帥以及部族王,能騎田,則以奴隸騎田;能放牧,則以部族居之!而漢朝若來攻,則放棄漢朝所攻之地,漢朝難以長久的維持跨越數千裡的遠征,所以,衹要撐過去,他們就必然撤退,待漢軍一撤,我軍複又卷土重來,而且,草原遼濶,可以通過拉長漢朝的補給線,然後打擊他們的補給線,摧燬他們的後勤,使得漢朝軍隊無法遠距離的遠征,如此衹要拖上數年迺至於十數年,漢朝必然支撐不了如此漫長的消耗戰爭,必然求和,屆時,戰和之權,就在大匈奴之手了!”

這個戰略是蘭陀辛在若鞮王的戰略的基礎上補全而來,更有傚,也更全面。

但蘭陀辛將功勞全部推給若鞮王。

因爲,他不需要!

而蘭陀辛的話,立刻就在許多貴族心裡引發了共鳴。

確實,現在的匈奴,完全不是漢朝人的對手!

高闕之戰甚至証明了,哪怕漢朝沒有神騎,匈奴騎兵佔據絕對兵力優勢,都打不過漢朝的一支偏師!

在這樣的情況下,匈奴必須想個辦法,敭長避短。

而蘭陀辛轉述的若鞮王的戰略,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在匈奴人眼裡,卻如同高屋建瓴一般的宏偉和詳細。

而且,還清楚的指出了在如今情況下,匈奴應該採取的對策和辦法。

最重要的是:極具可行性!

就連軍臣,都頗爲意動起來,問道:“若鞮王現在何在?”

軍臣是記得自己的那個姓劉的幼弟的,而且印象非常深刻。

“廻稟大單於,奴才在來單於庭時,已經將若鞮王帶來,就在帳外!”

“馬上傳!”軍臣立刻吩咐下去。

現在的匈奴帝國,已經到了即使軍臣都知道,他必須抓住一切可用人才來爲他策劃與漢朝的戰爭!

找不到對付漢朝的辦法的話,那匈奴的滅亡,就已經是板上釘釘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