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9章(1 / 2)





  在秦夜时开始自检的时候,应长河就料到他可能会发现高穹的异常情况。

  于是应长河给秦夜时编了个故事。

  故事里的高穹是一个出生在贫苦山沟沟里的孩子,无父无母,孤苦伶仃。应长河家乡就在那村里,回家过年时偶然发现这个已经成年了的孩子说起自己身体里有一头狼。于是他把高穹接到了城里,仔细照顾他,让他学知识,又给他安排工作。高穹是没有在人口数据管理系统登记过的,他根本连户口都没有。应长河打算再过两年,他就去跑跑关系,让高穹落户在他的名下,等于是他儿子,这样以后结婚买房子也比较方便。

  秦夜时被他绕晕了,半天才想起一个问题:“可我记得你是四个哨兵和向导的监护人,那高穹肯定也登记了。”

  “我不是。”应长河很快回答,“我是章晓,周沙,原一苇和袁悦的监护人。”

  秦夜时伸出手指一算,确实也是四个。

  他对这故事半信半疑,但应长河说起高穹可怜身世的时候皱着眼睛,似乎快要哭出来的样子,又着实很让人难过。

  “说是临时工吧,其实他的工资不是馆里发的。”应长河说,“他每月工资不多,就两千来块钱,都是我从自己的奖金里匀过去的。外勤的补贴是我的油补和话费,还有岗位津贴。唉,你千万别跟高穹说,他不知道的,他以为我真的神通广大,给他找了个好工作。这人自尊心强,小秦啊,你明事理,又懂大局,做人做事有分寸,你多照顾照顾高穹,别提啊,别让他难受。”

  秦夜时很快就理解了:“我明白的。你们文管委的员工本来工资就少,应主任,你真的是个好人。自己已经那么穷了,还要接济更穷的人。我敬佩你。”

  应长河:“……嗯,你真的很会说话。”

  秦夜时随后跟应长河报告了一件事:虽然国博的所有哨兵和向导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只是和数据系统里其余的人一样,都在春节的三天内被浏览过,但他发现,章晓的档案浏览次数明显比其余人都要多。

  “侵入者侵入的时间不长,基本上所有哨兵和向导的页面在那段时间的浏览记录都是1,但只有章晓,他的浏览记录是27次。”

  “写在报告上。”应长河立刻说,“警铃协会对章晓可能感兴趣。”

  秦夜时又跃跃欲试:“主任,我能跟章晓一起住吗?住他隔壁也行,我保护他。”

  应长河:“傻孩子,不行。”

  秦夜时无力反抗权威,垂头丧气地写完报告交给危机办,手头的事情总算是告一段落了。他和袁悦接下来的任务是去香港找马世明问马永都那些葬玉的事,两人也没耽搁,收拾好行李,没两天就出发了。

  原一苇及时送来了一瓶抑制剂糖丸,秦夜时总算不用流着鼻血上飞机。

  两人出发的当天晚上,章晓收到了秦夜时发来的信息。

  “他问我们要什么手信。”章晓非常惊奇,“他居然也提到你,让我记得问一问你。”

  高穹正和他各自占据沙发一头看书,闻言陷入了沉思。

  “流沙包,虾饺皇,竹升面,炒牛河……”他一个个说,“快打出来,发过去。”

  章晓:“这些带不了啊。你说些能带回来的。”

  “嗯……”高穹想了片刻,“海豚。听说海洋公园有海豚,我们那边海豚已经灭绝了。”

  “说个能带回来的!”章晓被他气笑了,“实在不行让他给你带个手机。”

  “算了,没钱。”高穹立刻躺下,“什么都不要了。”

  章晓给秦夜时回了信息,抬头看见高穹手里那本书的封面上写着几个字:梅酒香螺嘬嘬菜(*)。

  “这不是我的书吗?”

  “你的书不就是我的书吗?”高穹看得入迷,“我们出任务的地方就是江南,我先研究一下。你们这里怎么什么都能吃呢?地苔皮,水菜……蟹是什么?你吃过吗?香不香?怎么看着这么恶心,跟原一苇那蜘蛛一样都是八条腿。”

  “这书说吃的,跟补彩有什么关系?”章晓戳戳他膝盖,“《补彩》是本什么书?我还没看到派遣表的内容。”

  高穹咽了口唾沫,暂时放下手里的书。

  “是一本说布的书。”他说,“织布,绣线,做衣服。”

  ——

  *《梅酒香螺嘬嘬菜》:谈正衡著。该系列是专门讲江南鱼米的美食随笔。地苔皮是一种地木耳,水菜是河蚌肉。

  第48章 尸古(1)

  欧庆的《吉祥胡同笔记》里记载的东西虽多, 但书画极少, 而书籍唯有一本《补彩》。

  袁世凯要登上帝位,龙袍是必须精制的, 慎之又慎。当时庶务司长郭葆昌负责龙袍制作诸项事宜, 而具体制作这件登基龙袍的则是瑞蚨祥的老师傅。

  龙袍上的龙以金线绣成, 可怎么绣、找谁绣,都极有讲究。负责龙袍制作的师傅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要找一本名为《补彩》的书籍, 因为书里提及一种复杂的顾绣(*)针法, 名为“银桥飞渡”。这针法绣出的龙凤狮虎,各具神异, 栩栩如生, 就如能从衣上跃出一般生动, 但由于年月已久,这针法已经失传,当年的顾绣传人也已经不知道如何下手了。

  要想让袁世凯登基时真正风光万丈,“中华帝国”国运绵绵无穷, 这龙是决不能随意的。郭葆昌一听“银桥飞渡”的神妙, 立刻安排人手去寻这本书。

  袁世凯寻找“银桥飞渡”针法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欧庆等文物贩子自然也听到了这个风声:因为没人找得到《补彩》这本书, 开始转而询问北京城里的文物商人们。但没人找得到,价格出再高也找不到:它是明朝顾明世顾家女眷书写而成的,但由于其中有大量顾绣的针法秘密,这册子写成没有多久就消失在众人视线中,留下来的唯有诗人许竟(*)两句提及《补彩》的诗:一针绣乾坤,千载出《补彩》。

  欧庆把这件事只当做趣事记在笔记里, 因为绣品多主顾,但关于绣品的书籍,是没有人会买的。

  袁世凯最后是否找到了“银桥飞渡”这一针法,笔记中没有提及,而本馆的研究人员查找了国家图书馆和史料库的数据,也没有发现在袁世凯龙袍的相关资料里,提及“银桥飞渡”和顾绣。

  虽然找不到,但《补彩》这本书已经引起了本馆的浓厚兴趣。

  简单来说,它是一本只存在于旁人记载中的,已经失落在历史里的书。

  高穹和章晓的任务,就是找到这本书的线索,最终尽可能地发掘和保护它。

  “那应该是说刺绣的书。”章晓纠正高穹,“不是说布。”

  “布不就是刺绣吗?”高穹问。

  章晓顿时觉得,要给高穹普及这种常识,可能还需要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

  “算了,你看书吧。”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