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四十章 裕国皇子(2 / 2)


说起来,这一切的开端,皆是由于上一位裕国皇帝浩星潇启的皇长子济王,与其母严皇后合谋,发动了一场意在夺权篡位的兵变。

事实上,这场兵变的整个过程,只能用“荒唐混乱”一词来形容。

因其开始得本就荒唐可笑,竟是那位皇帝陛下浩星潇启故意设计,引诱他的儿子来造自己的反。

而后,这场荒唐可笑的谋反又是在一种极度的混乱不堪之中结束。只因那位济王殿下败得简直就是莫名其妙!

可是,这场荒唐而混乱的兵变的最终结局,却因为那位孤注一掷的严皇后,将包括裕国太子在内的所有皇子全部毒杀,而变得异常惨烈!

结果,那位倍受打击的皇帝陛下浩星潇启,应该是怀着一种切齿的恨意,颁下了一道圣旨——

将参与此次兵变的所有严氏族人全部斩首示众。而这其中,竟然还包括严皇后和济王浩星明仁。

这一道圣旨,立即令裕国朝野上下震动不已。

诛灭这次兵变的罪魁祸首严氏一族,确是理所应当。但公然处决身为一国之母的严皇后,实是有损皇家尊严。

而最让众朝臣大感不安的是,在杀掉那位皇长子济王之后,年老的皇上已再无可继承皇位的子嗣。

在皇上的亲兄弟之中,唯一还在世的一位,便是定亲王浩星潇宇。可这位定亲王本就从未娶妻,更无任何儿女。

如此一来,这大裕的江山又要交于何人之手呢?

就在朝臣们尚在暗自议论之时,皇上浩星潇启紧接着又颁下了一道诏书——

实际上,也可称之为“罪己诏”。因为在这道诏书之中,这位皇帝陛下公开向全天下人招认,自己当初篡改先皇遗诏,谋害真正的裕国储君浩星潇隐的全部罪状。

这一道诏书,再一次令裕国朝野上下震动不已。

此刻的朝臣们已不只是不安,更是有了一种天塌地陷、无所适从之感!

而就在朝臣们愈加不知所措之际,皇上浩星潇启居然又做出了一个简直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

他宣布立即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原裕国左相兼枢密使冷衣清。

这一决定,又一次令裕国朝野上下震动不已。

可无论一开始如何震动,最终,这一连串的事件都还是被成功地平复了下来。

这其中,那位皇上的七皇弟——定亲王,绝对是功不可没。

因为有了他这位拥有辅政大权的王爷从中斡旋,那些原本激烈反对此事的朝臣们,最终都一个个偃旗息鼓,不再公然发表意见。

与此同时,敬国公府、文山公府,以及靖远侯府等一批公侯亲贵们,也纷纷站出来表态,完全赞同皇上禅位的英明决定。

再加上手握十万重兵的禁军大统领宋青锋的鼎力支持,冷衣清几乎是未遇到任何阻力,便顺利地登上了皇位。

而冷衣清既然成为了裕国的新君,那么其子寒冰,自然也就成了皇子,身份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冷衣清在登基之初,便宣布裕国从此实行禅让制。这也就意味着,寒冰这位皇子的身份只是暂时的,而且他也不太有可能成为下一位大裕之主。

可是就目前而言,他确是如假包换的裕国皇子。

因此,无论他这位现成的皇子走到何处,哪怕是身在与裕国结有世仇的大戎,都还是会享有其作为皇室一族的特权与尊荣。

但颇为令人尴尬的一点是,这位寒冰公子本人,似乎完全没有把自己那个皇子的身份放在心上。

他这位所谓的皇子殿下,居然连他那位父皇的登基大典都未前去观礼,也从未在任何皇家的仪典礼宴或是祭祀活动中露过面。

而且,他本人并未在裕国朝中担任何种职司,不但远离朝堂政事,甚至根本都不住在宫中。

如此一来,便很难让人说得清楚,这位寒冰公子到底算是裕国皇子,还是江湖人?

从寒冰的行事作风上来看,他仍是把自己当作了江湖人,快意恩仇,一副想得罪谁就得罪谁的样子。

可那些被他得罪的人,却是不敢完全将他视作江湖人来对待。只因他那个裕国皇子的身份,实在不容小觑。得罪了他,便等于是得罪了裕国的皇帝陛下,也就等于是得罪了整个裕国。

正是出于此种考虑,公玉飒颜决定,尽可能对寒冰采取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

只要这少年没有公然触犯大戎的律法,至于其他言语上的一些不敬,甚而是某些刻意的刁难,便都不过是小事一桩,无需对其过分深究。

因为他这位总司大人的心中清楚得很,无论是作为裕国皇子,还是作为江湖人,这位寒冰公子都不是他公玉飒颜所能得罪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