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九二章 面粉(2 / 2)

既然打定主意要折断这柄凶器,就不能等到进了城,回到人群之中。一旦回到城市中,受到各种限制,血杀即使要刺杀秦雷,也只会派出百十人的小队伍。若是陷入这种无休止的刺杀与围剿之中,危险就会一直伴随着他,而且……还很烦呢。小口一口口吃掉,这种无聊解闷的法子是老年人的最爱,对于年青的秦雷,虽然牙好但胃口更好,自然要一口吞掉来得更痛快些。

秦雷行动的第一步,自然是在保存实力的前提下,先甩开血杀的帮凶——破虏军。这就打破了血杀图省事、捡便宜的如意算盘。逼得他们不得不倾巢出动,与自己真刀真枪干一场。

对于血杀这个被太子和太后反复提到的名字,秦雷早就作了功课,虽然不了解对手的情况,但也能猜出他们定然是一群见不得人,喜欢摸黑偷袭的家伙。这种耗子样的家伙最是欺软怕硬,所以秦雷要示弱,让他们以为又有便宜可沾,这样才会心甘情愿的冲到秦雷为他们准备好的陷阱中。

这就有了前面秦雷故意大骂士卒,逼得他们开小差这一幕。其实这还是血杀对秦雷卫队的了解不足,若他们知道即使是普通卫士,每月可以开到十五两白银的饷银,逢年过节还有花红,老了有终生退役金,残了有终生伤残金,死了有巨额抚恤金。再加上各方面待遇,别说大秦,就是号称天下待遇最高的南楚羽林军也是无法相比的,他们就不会相信这些士卒被秦雷打骂几次便会开小差逃跑了。

更不用说秦雷的感情投资、归属感建设、内聚力生成等一套套的配套方案,不夸张地说,秦雷的队伍虽然战斗力在天下排不上号,但其他方面全是顶瓜瓜的。拱都拱不进来呢,怎会有人开小差呢?

要想把戏演好,不穿帮才是最重要的。若是自己阵营里有别人埋下的钉子,演得再好都是一场笑话。而秦雷自建军之初,就非常注意队伍的纯洁性,他通过进时严把关,平时勤教育,暗中有监视的三位一体的法子,基本上能辨别出哪些人是怀着别样目地来到自己身边的。

所以在演出前,秦雷先把这些人拘捕了起来,因为平时为人太好,甚至没用刑讯逼供,只是把自己面临的问题提到生死存亡的高度,那些本来就对他深感愧疚的军士们便一五一十将自己的使命说了个清楚。

本来只想逮只老母鸡,结果还带出来一窝小鸡仔。这些人里除了有李老混蛋派来的,还有文丞相、昭武帝、老二老三老四这些大神小鬼派来的,甚至还有许多秦雷对不上号的势力。

一个小小的反间计之后,秦雷在军中大发淫威的表现,便添油加醋的传到了暗中窥伺的血杀探子耳中,让血杀首领错误的判断了形势,终于在今夜,伸出了一直紧缩的脑袋。

到了宿营地后,秦雷便指挥兵士们搭起一顶顶帐篷,然后在每个帐篷中间支上一个三脚架,上面搁上一袋开了口的面粉。然后在下面的支架腿上,绑上一小袋土炸药,把引信顺着地面拖出来。

最后再往每个帐篷里倒上十几袋面粉,让里面充满了粉尘,这才把帐篷密封起来。做完这一切,秦雷他们便借着大面积开小差的名头,将队伍偷偷转移出去,只留下十几个甘愿牺牲的队员,在营地里高声说话,随意走动,麻痹暗中观察的敌人。

等到血杀刺客冲进营地,包围帐篷的那一刻,隐藏在暗处的卫士,便点燃了引信,引爆了三脚架下的‘小小炸药包’,这次爆炸产生的破坏力非常有限,不足以将帐篷掀开,但足够把已经渐渐落定的粉尘重新激起。再加上三脚架倾覆,把上面的面粉凌空喷洒出来,帐篷里的粉尘密度瞬间达到爆炸所需的浓度,在方才小爆炸引起的火苗的作用下,这个巨大的粉尘炸弹便瞬间爆开了,威力足以将附近所有活物统统掀翻撕碎……

&

当黑甲骑兵们高速冲锋到土坡下时,上面的爆炸已经停止,但冲天的热浪仍在肆虐。在山下都能感到裸露在外的皮肤灼伤般的痛。

勇敢的骑兵们毫不在乎扑面的热浪,一手举着连弩,一手攥着唐刀,用最坚决的姿态、最暴烈的速度,冲进了燃烧中的营地。营地里一片狼藉,破碎的帐篷、破碎的皮甲、破碎的肉体随处可见。但见识过襄阳湖地狱的黑甲骑兵们,对这种程度的恐怖毫无所觉。他们四处搜寻着幸存的敌人,无论是死是活,只要是躺在地上的人形物体,便会遭到至少五六支弩箭的伺候。

营地并不大,很快便犁过一遍,十几对骑兵在营地的尽头汇合。等各队将见到敌人尸体的数量报上来,带队的石勇惊叫道:“还有一半敌人……”

就在石猛惊叫的同时,坡下观战的秦雷,遭到了疯狂地攻击。他并不了解血杀刺客的习惯,他们从不把力量全部暴露出来,至少会隐藏一半在黑暗中。若是露在外面的部分遇到麻烦,黑暗中的另一半,便会悄无声息的出手,敌人猝不及防间十有八九会中招,从而起到奇效。

所以血杀每次行动都有两个首领,一明一暗。这次直接被爆炸摧成灰的那个黑袍老者便是明处的首领,而他的老伴则带着另外二百五六十人在外围暗中照应。所以那次大爆炸只把老太婆这一队人冲了个跟头,吐了点血,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亲眼目睹了自家老头横死的清醒,老太婆岂能不疯狂?但她却没有昏头,强行压制队伍又等了一刻钟,再把冲锋的先头部队让过,这才凄厉的哀号一声,带着属下朝停在坡下的秦雷中军冲去。

听到夜枭般瘆人的声音,正在往坡上观望的秦雷不禁打了个寒噤,待寻声望去时,敌人已经冲到五十步以内。卫士们不慌不忙将原本指向坡上的弩箭调过头来,朝着冲过来的黑衣人就是一阵箭雨。看起来对面只有二三百人的样子,还全是步兵,而秦雷身边足足有五百武装到牙齿的黑衣卫呢,所以没什么好惊慌的。

出乎卫士们意料的是,这些人的格斗经验竟然丰富到了极点,见到卫士们调转弩弓时,他们便猫下了身子,在卫士们扣动扳机前,齐刷刷的一个向前的侧滚,恰到好处的避开了呼啸而来的弩箭。

这些人并不急着起身,而是在地上继续向前翻滚起来,速度竟然毫不逊色,将卫士们接连射来的箭雨,悉数甩在后面。上百人五轮齐射下来,居然只命中十几个敌人,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卫士们不由心中大骇,但平日里严苛的训练在此时起了作用,见到弩弓不利,他们便条件反射般的将弩弓挂在马鞍上,同时取下也挂在马鞍上的短兵器。

一百多骑高高举起手中的唐刀,迎着敌人冲了上去。在他们发起冲锋的位置,又站好了一百余骑,预备着下一波攻击。

双方距离很近,转眼便碰到了一起,在还有半个马身的距离时,黑衣卫们手中的唐刀便整齐划一的劈下,带着呼啸风声,狠狠地砍向地上刚站起来的敌人的右肩。这是秦雷骑兵的标准战术动作,只要劈上了,无论轻重,敌人的右手都会失去战斗力,而右手,通常是用来握武器的。

即使是秦雷,也要为自己最得意的手下们喝声彩,这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下,无论力道还是角度,拿捏得都是恰到好处,让人无从防御,没有上万次反复联系,是决计劈不出这大巧不工的一下的。

但让他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地上的敌人没有一个躲闪的,反而纷纷扬起兵器,点在雪亮刀光的七寸处,或引或卸,就将这刚猛绝伦的一打,轻描淡写的化解了。

马上的黑衣卫们,一刀劈在了空处,被那强劲的力道拽的一歪,小半边身子便露出了空当。一击得手的敌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手中的刀枪勾刺趁势上撩,或是刺在、或是点在、或是割在卫士们的腋窝下——那里是他们身上为数不多没有盔甲仿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