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6节(1 / 2)





  打定了主意,敬郡王府一行人昼夜不停的往回奔。

  没办法——马让流民煮了!

  花费了数倍与逃跑的时间,他们进了棉南城,深夜敲响谦郡王府的大门,把乔氏吓的啊,一刹那睡意全无。

  隔着屏风见面,打探来意——乔氏气的两腮鼓鼓,有心想把他们五花大绑,压回充州,然而仔细想想,送回去有什么用?当大爷吗?

  敬郡王身份在那摆着,朝廷不下令,他就是充州牧,送回晋江城——人家那打仗呢,他往那儿一摆,着三不着两的,不说别的,就见天儿作着要走,嚷嚷要输什么的,丧了民心,乔氏都觉得不值当。

  如今,晋江城是万众一心抗胡,敬郡王这一行人,还是别回去添乱帮倒忙了!

  不能让他们走,还不好处理,乔氏当然不能让他们‘反客为主’,口吐莲花,好一通忽悠,什么‘胡人正找他们呢,千万别露头’‘周府台气的两眼发晕,发下宏誓要叁奏他们’‘姜小将军伤情其父惨死,要杀他们祭旗’云云,把敬郡王吓的够呛……

  就听了乔氏的‘哄’,顺从的住进了乔氏给安排的外宅里。

  那外宅,是当年谦郡王世子安排私宠儿住的。

  很豪华、很幽静、很隐蔽!

  把敬郡王一家‘按’在那儿,乔氏忙的飞起,几乎就把他们忘了,结果,敬郡王还不老老实实,非得找存在感,今儿要点这个,明儿要点那个,下人伺候的不好,膳食花果不新鲜……

  这便罢了,总归银子的事儿,敬郡王世子三天两头的唤楚导过府伺候,又吓又哄,把个孩子弄的眼泪汪汪,惊恐交加的,乔氏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了。

  那孩子已经过继给她女儿,是她外孙子了,敬郡王世子那一脸‘儿子孝顺老子、应当应份’的表情,算什么?

  满心不舒服,偏偏人家是确实血缘摆在那儿,乔氏亦想稳住敬郡王一家,别在这要命的时节添乱,便睁只眼闭只眼,全当不知道了。

  此一回,听说他们跑,“让他们赶紧滚。”不拘滚到那儿,就是添了流民的口,好歹多活几个人!!乔氏咆哮着,两腮都鼓起来了。

  养活着小郡主那样的孩子,她脾气一惯挺好,轻易不动怒,敬郡王一众能把她惹成这样,绝对是种能耐。

  “夫人,他们是要往胡地跑,不,不对!是……”洪嬷嬷一张老脸焦急万分,额头全是细汗,“他们要往被胡人占的那几个县城跑!”

  加庸六关和庸城,并晋江城外几个县镇,都让叱阿利率军占领了,这是他能在充州打持久战的基础。

  “啊?嬷嬷,你是说……敬郡王通胡?”乔氏几乎不敢相信,脱口而出,“不可能吧?”

  他姓楚啊,是晋国宗室皇族,身上背着世袭的爵位,他通胡?疯了吗?有病啊!!

  长脑子没有??

  “是真的,夫人,外宅那边都传来信儿了,钱什长亲自扒墙头听见的,敬郡王亲口说的要去青河县。”洪嬷嬷急声,“您想想,青河县早让胡人占了,他们偏偏要去哪儿,不就是通胡吗?”

  钱什长——姚家军里的小武官儿,镇守棉南城的,为了‘看管’敬郡王府一家,乔氏特别把他并一干姚家军安在外宅里当粗使,本不过防备罢了,结果……

  竟然还有意外收获!

  “他们,他们……”乔氏嘴角直抽抽,整个人都愣了,一脸的哭笑不得,“又不是什么正经高贵人儿,几辈子没回燕京了,宗室里还有没有认识他们都不一定,他们通胡?图什么啊?”

  “谁知道?许是觉得逃跑丧良心,朝廷饶不得他们,就扒着胡人大腿儿,想从龙呢!”洪嬷嬷一脸鄙夷。

  既是镇守,就要镇守的样儿,袭了爵位,坐了州牧,享了富贵,怎能一点风险都不担?她们夫人和小郡主都没跑,敬郡王大老爷们,跑就算了,还想通胡?

  要脸不要!

  洪嬷嬷愤慨了!

  “从龙?呸,胡人也算条龙?”乔氏恨声,站起身在原地打了好几个转儿,面带犹豫,“嬷嬷,你说,我,我该怎么办?”

  直接寻问?人家傻了才会承认!当做不知道,肯定是不行……派人把他们围了,晋江城跟胡人还打着呢,这得围到什么时候才能算了啊?

  且,瞧眼前这局势,万一打不过,大军退守泽州,甚至胡人‘更进一步’……

  敬郡王府……真他娘豆腐一样儿,还吹不得打不得了!

  乔氏闹心的不行。

  “夫人,我知道,您是瞧他们的身份……确实是不好办,但,不拘如何,咱们不能让他们跑了啊!总得先拿下了在说。”洪嬷嬷低声劝,“到时候,您还是拿不下主意,就写信往姚提督那问问……”

  “敬郡王是充州牧,姚大姑娘是旺城提督,归充州管,问她,她能把个世袭郡王怎么样?”乔氏苦笑,“就算压往燕京请朝廷裁决,这时节,哪有闲人送他们?”打仗还打不过来呢!

  “罢了罢了,我先过去瞧瞧情况吧。”

  乔氏叹了口气,起身往外走。

  洪嬷嬷赶紧抓过件斗篷,罩到她身上。

  两人快步出二门,轻车简行,一路往外宅奔去。

  ——

  棉南城、崇明学堂。

  孟央一身大红衣裳,站在书架前,仔细清点查看着,“柳本的阐明书记雕版有误,第四十三页是露了字的,日后注意,不要在收这一版,疑,这本……灵明居士标注过的,到可以让学子们多抄写些,发往各地,这位居士本人名声虽然不显,却教出了不少有学识的徒弟,她注解过的论语,是值得一读的。”

  刷刷点点吩咐身边随从,她随手抽出书籍翻开,一本一本,偶尔点评,“字不错,笔峰浑劲,可称上品……字迹清俊,可惜笔力不足,中品有余……疑,这本怎么还抄错了?”

  “早说过了,熙园广林,赵版和宋版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宋版比赵版多了三百余字,是前朝大家添则,居然抄成一样的?做事太草率了?”孟央拧起眉头,将书翻到末页,“马姓书生?确实是够马虎的,日后抄书,银钱少他一成,让他长点记性,对着抄都能抄错了!”

  “诺,诺。”随从柳纸接过书,连声应是。

  孟先生自来棉南城,她就一直跟在身边伺候,按理早该习惯,然,抬头瞧,满屋满墙,足足千余册的书籍,分类广博,天、文、史、书、农、艺……应有尽有,便是只看都需无数时日,但孟先生随口随心,抓过一本就能点出错处,说出来历,连哪家哪版都如数家珍一般,柳纸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她不过刚刚扫盲,将将把字识全了,什么‘风骨、浑劲的’,一概听不懂,看不明,但,这根本不妨碍她对孟先生的崇敬之情。